泰勒·里德(Tyler Reed)會告訴你,那些在上個世紀開始改變父親角色的共同體育活動,今天依然有效地加強著父女之間的關係。
「我有幸成為三個女兒的父親,我們經常在附近小徑夜行,」他說道,「要麼全家騎車,要麼背著負重背包『ruck行走』——這是時下流行的健身方式。途中我們會聊當天的見聞。」
「作為男人,我們往往把很多事情埋在心裡,而很少談論自己的感受。和我的小姑娘們在一起時,我會儘量坦率地談論一天中不同活動給我帶來的感受,同時也花時間享受大自然的美麗。我知道對她們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小事。」他說道。
一項來自英國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父親角色的變化經歷了從1950年代較為疏離的「提供者」角色,到1980年代更為情感投入的轉變。該研究的作者表示,推動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共同參與體育活動,例如散步、騎行或游泳,這些活動在那個時代非常流行。
女兒與父親關係的質量會對其心理健康產生廣泛影響。因此,了解如何加深這種關係並避免誤區是非常重要的。
增進感情的一條途徑
這項研究訪談了14位出生於1950至1994年間的女性。其中,1950年代出生的受訪者普遍將父親視為令人敬仰的養家者,但更像是「需要爭取關注、又疏離,而令人興奮的陌生人」,父親往往處於家庭生活的邊緣。
而1980~1990年代出生的女性則受益於兩大社會變革:首先,「參與型父親」的理念開始盛行;其次,隨著公共衛生部門推廣體育鍛鍊預防心臟病等非傳染性疾病,共同運動逐漸成為親子互動的重要形式。這種既能保持男性氣概,又能實現一對一育兒的活動,最終成為建立親密情感紐帶的理想途徑。
「如今,女兒們似乎更願意在參與或談論體育活動時與父親建立聯繫,我認為這特別有趣。這表明一種社會轉變正在進行中,」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健康與社會護理學院的研究作者約翰·戴(John Day)在給《大紀元時報》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
由於這項英國研究涉及的是深入訪談,但參與者相對較少,因此戴表示,還需進一步研究驗證,並「補充細節」以完善這些結論。不過,位於羅德島的南郡精神健康診所(South County Psychiatry)的執業臨床心理學家霍莉·安·希夫(Holly Ann Schiff)認為這些發現是合理的。她在給《大紀元時報》的一封電子郵件中探討了共同參與體育活動帶來親密關係的潛在因素。
「像散步這樣的活動為父親和女兒提供了一個機會,能夠不受打擾地共度高質量時光。這也有助於更加輕鬆和非正式的溝通。」
希夫補充道,這類活動能夠創造共同的經歷和積極、持久的回憶。它們為父親提供了一個平台,使他們能夠更投入地參與女兒的生活,這在過去更注重工作和養家餬口時是難以實現的。因此,父親們會變得更加積極參與,並能更敏銳地察覺到女兒的情感需求。
父女關係的影響
「如果父女之間的紐帶牢固,必然會對女兒的情感健康產生積極影響。」希夫指出,「一位充滿關愛的父親能夠給予認可與肯定,這將幫助女兒建立起堅實的自我價值感。」
對其它關係的影響
希夫指出,父女關係的質量會以積極或消極的方式影響女兒與他人的關係。情感上給予支持的父親能幫助女兒形成安全型依戀模式,使她更有可能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安全型依戀模式意味著人們在關係中感到安全與信任,確信自己是被愛的。若父女紐帶缺失或脆弱,女兒或會產生無足輕重或不被愛的感受,進而導致自尊水平降低。這種薄弱聯結還易引發不安全型依戀,從而阻礙了健康關係的建立。
「與父親關係緊密的女兒往往對人際關係抱有更積極的期待,」她解釋道,「因此更可能尋求相互尊重、健康平等的伴侶關係。這種聯結還會影響她對自己的認知,決定她是否感受到男性的接納。而缺乏正面父親形象的女性,可能在親密關係中遭遇信任危機,甚至容忍不當對待。」
一項發表在《心理學、研究與行為管理》(Psychology, Research and Behavior Management)期刊上的調查提供了父女關係如何影響婚姻的證據。研究人員向約旦18歲以上的已婚夫婦發放有關婚姻滿意度以及其與父親關係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那些與父親關係安全、穩固的女性,更有可能在婚姻中體驗相似的感受。
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希夫解釋道:「與父親關係緊密的女兒往往更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因為這種穩固的紐帶能為她們提供情感上的穩定感與支持。反之,若父女關係薄弱,則容易導致女兒情緒不穩定,並增加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
一種可能涉及的心理健康問題是飲食失調。發表在《歐洲精神病學》(European Psychiatry)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評估了患有飲食失調的女性與其父親之間關係的強度,並將其與健康對照組進行比較。研究人員還收集了兩組在飲食行為、抑鬱症狀以及身體形象感知方面的數據。結果顯示,與父親關係較差同飲食失調和抑鬱症狀有著顯著關聯。
加深父女關係
除了共同參與體育活動外,還有其它方式可以促進父女之間的關係。來自芝加哥的持證臨床社會工作者、Lynn Zakeri Clinical Services 的創始人林恩·扎克瑞(Lynn Zakeri)在給《大紀元時報》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分享了她的建議。
「作為一名女兒,也是一位接觸過許多父親與女兒的治療師,我對父親如何建立這種關係有一些建議。」她寫道。
她提出的建議包括:
• 共度高質量時光:對父親來說的「高質量時光」,對女兒來說不一定同樣重要。即使女兒對棒球比賽不感興趣,在比賽前後或過程中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仍然可以讓這段經歷變得有價值。
• 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與其一味想著「解決問題」,父親該嘗試去理解女兒的情緒,並給予共情與接納。
• 表達愛意:隨著女兒成長,愛的表達方式可能會發生變化,但這種表達始終重要。父親應尊重女兒的界限,同時給予溫暖與支持。
• 鼓勵她的興趣:支持女兒的熱情所在,並在她取得進展時為她喝彩,有助於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 在情感上保持「在場」:每天主動了解女兒的狀態,給予她支持、肯定她的努力與成就,這種日積月累的情感投入,會使父女關係更加牢固、深厚。
父女關係中需避免的誤區
「雖然有很多方式可以建立牢固的親子關係,但某些行為會在無意中拉開彼此的距離,」新澤西Soba的持證臨床心理學家卡羅萊娜·埃斯特維茲(Carolina Estevez)在給《大紀元時報》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她建議父親們應避免以下行為:
• 過度保護:提供指導和支持的同時,允許女兒獨立探索,從而幫助她建立自信。
• 無效的溝通:僅僅在場是不夠的——與女兒進行有意義的對話才是建立聯繫的關鍵。
• 過於批評的態度或不切實際的期望:建設性的反饋是有幫助的,但過分關注完美會破壞女兒的自尊心。
• 忽視寶貴時間:優先安排共享時光,並在重要時刻為女兒出現,這有助於保持親密的父女關係。
希夫表示,自1980年代以來,父親角色的變化是社會中的積極轉變,因為這一變化認識到了情感參與和養育的重要性。
「現在不再僅僅強調物質支持。父親的參與帶來了健康的關係,這會為女兒一生的心理健康打下基礎。」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A Simple Walk in the Park May Strengthen Father-Daughter Bonding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