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歌劇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2016 年一場《科斯塔夫》表演;相入面位歌手飾演科斯塔夫,用嘅方式表達角色情感思緒
2009 年影到嘅米蘭斯卡拉大劇院;斯卡拉大劇院係世上最出名嘅歌劇院之一,1778 年開幕。
飲酒歌》係歌劇《茶花女》入面嘅一首歌。

歌劇粵拼go1 kek6英文Opera),舊時又叫西洋大戲[1][2][3]、(番)鬼佬大戲[4][5][6][7],係一種劇場藝術。歌劇最重要嘅特徵係會嚟交代同表達故仔-由歌手主導,俾呢啲歌手用演唱嘅方式表達自己飾演嘅角色;除咗歌之外,歌劇通常仲會用舞台上嘅佈景同埋表演者著嘅服裝配合返故仔嘅情節,而且有陣時仲會配返一定量嘅-尤其係芭蕾舞(ballet)-用嚟增強美感[8][9]

一場歌劇表演涉及極大量嘅人力物力:首先一場歌劇實要有一隊演奏者提供配樂,亦要有指揮家負責做指揮[10],而上台表演之前啲歌手要係噉日練夜練,確保自己熟嗮每一首歌啲歌詞同埋每一幕入面要做嗰啲動作(噉亦都表示歌劇會用到動作指導[11]);而且歌劇又要有班人員負責搞佈景同服裝等嘅嘢。例如有廿一世紀初嘅報告話,籌備一場歌劇表演,淨係佈景同服裝方面嘅嘢已經要使成 300,000 歐羅咁多錢[12]

歌劇係西洋古典樂上嘅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歌劇首次出現响 16 世紀尾嘅意大利,後嚟傳遍成個歐洲以至係歐洲以外嘅英文圈意大利文英文法文德文等都各有自己嘅一套歌劇,而喺跟住嗰幾個世紀,歌劇界出咗好多劇目同樂曲,好似係意大利作曲家威爾第作嘅《飲酒歌》(意大利文Libiamo ne' lieti calici)噉,係歌劇《茶花女》(La traviata)入面嘅其中一首歌,打後仲成為咗世上最家傳戶曉嘅旋律之一[13]。到咗廿一世紀,歌劇仲有一路噉演變,有持續噉作新歌新劇,亦有配合資訊科技嘅發展而搞(例如)歌劇網絡直播,方便更多人欣賞呢種歷史悠久嘅演藝[14]

定位

[編輯]
睇埋:戲劇唱歌

音樂

[編輯]
睇埋:古典樂聲樂

名曲

[編輯]

聲種

[編輯]
内文:聲種

聲種(voice type)係歌劇上一個不可或缺嘅概念:齋靠常識都知,人人把都唔同,有啲人把聲高音啲有啲人把聲低音啲,而且男人女人嘅聲又唔同;歌劇定義上就實係以歌手把聲做主導嘅,所以歌劇工作者會為咗理解「把聲屬唔同類嘅歌手,唱起歌上嚟嘅效果會有咩唔同」,而將人嘅聲分做幾隻聲種[15]。喺廿一世紀初嘅歌劇上,一般會用以下呢幾個概念將聲種分類:

  • 音高(pitch):簡單講就係一吓聽落有幾「高」,喺現代聲學上係指吓聲嘅頻率有幾高,頻率愈高就音高愈高;喺現代音樂上,一般會將音樂上會用到嘅音高俾啲名佢哋,例如中 C 就係啲人學彈鋼琴通常第一吓會彈嘅聲,係指頻率 261.626 Hz 左右[註 1]嘅聲,而如果話兩吓聲「相距一個八度」,意思係指高啲嗰吓聲嘅頻率大約啱啱好係低啲嗰吓聲嘅兩倍咁多[16]。以下係基本 C 大調嗰啲音高喺五線譜入面嘅樣:
呢段聲係用鋼琴C 大調音符由低至高彈出嚟,彈到最高再由高至低彈多次;圖中嗰兩個 C 之間相距一個八度
  • 音域(vocal range):想像有個人由一個低嘅音(例如 C3)做起始,以上升嘅方式(每吓聲比前一吓高一個半度)一吓一吓噉唱啲音高出嚟-D3、E3、F3... 噉唱,去到某一點佢實會發現自己唱唔到下一個音高出嚟;呢類噉嘅事實表明,一個人把聲「能夠發出咩音高嘅聲」係有上限同下限嘅-音域正正就係指一把人聲「發得出嘅最高音高」同佢「發得出嘅最低音高」之間差幾遠。音域係定義聲種最重要嘅特徵[17]
  • 聲質意大利文:tessitura):指一個人嘅「舒服」音域-事實表明,就算一個人唱得出一個音高,都唔表示佢唱起嗰個音高上嚟會舒服,例如想像一個人嘗試唱一個好高嘅音出嚟,佢係就係唱到,但唱到喉嚨覺得唔舒服;聲質呢樣嘢好重要,因為要求一個人夾硬唱佢舒服音域以外嘅音符,嚴重嘅可以對佢把聲造成永久損害[18],所以好似歌劇呢啲領域嘅工作者往往都好在意一位歌手嘅聲質係點-唔會迫一位歌手唱佢舒服音域以外嘅音符,用意係想保養住佢把聲[19]
  • 過渡聲區(意大利文:passaggio,眾數係 passaggi):反映咗一個人「由一個聲帶振動模式轉去另一個」嘅規律-一個人條聲帶可以用好幾種唔同嘅振動模式嚟發聲,而且唔同嘅振動模式發出嘅聲都有啲唔同,例如頭腔共鳴就被指要經過大量嘅唱歌訓練先至可以做到有效噉發聲[20]

女聲

[編輯]

男聲

[編輯]

重要概念

[編輯]
睇埋:樂理

舞蹈使用

[編輯]
睇埋:芭蕾舞

歷史

[編輯]

英文歌劇

[編輯]

各地歌劇

[編輯]

劇目例子

[編輯]

樂團角色嘅變遷

[編輯]

喺1700年代之前,意大利歌劇用咗一個細細嘅弦樂團,但佢好少會伴奏歌手。呢個時期嘅歌劇獨唱通常由低音連奏小組伴奏,包括大鍵琴、「彈撥樂器」例如魯特琴同一個低音樂器。[21] 弦樂團通常淨係喺歌手唔唱歌時先彈,例如喺歌手「……入場同離場、聲樂段之間、或者[伴奏]跳舞」嘅時候。呢個時期樂團另一個角色係喺歌手獨唱完結時彈一個管弦樂回旋段嚟標記。[21] 到咗1700年代早期,有啲作曲家開始用弦樂團嚟標記某啲咏嘆調或者宣敘調「……作為特別」;到1720年,大部分咏嘆調都有樂團伴奏。歌劇作曲家例如多梅尼科·薩羅萊昂納多·溫奇詹巴蒂斯塔·佩戈萊西萊昂納多·萊奧約翰·阿道夫·哈塞喺歌劇樂團加入咗新樂器,並畀咗樂器新角色。佢哋喺弦樂團加入咗管樂器,用管弦樂器彈獨奏片段,作為標記某啲咏嘆調特別嘅方法。[21]

歌劇樂團,白俄羅斯國立歌劇芭蕾舞劇院(2014年)

樂團由1600年代開始,就喺歌手上台前提供一個器樂序曲佩里尤麗迪絲以一個簡短嘅器樂回旋段開場,而蒙特威爾第奧菲歐(1607年)就用一個托卡塔開場,今次係一首給弱音小號嘅號角曲。法國序曲,如讓-巴蒂斯特·盧利歌劇入面見到嘅,[22]包括一個用明顯「點狀節奏」嘅慢板引子,之後係一個用賦格風嘅活潑樂章。序曲之後通常跟着一連串舞蹈曲調,然後幕布先上升。呢種序曲風格亦喺英國歌劇用過,最出名係亨利·普賽爾狄多與埃涅阿斯韓德爾喺一啲意大利歌劇,例如凱撒大帝,亦有用呢種法國序曲形式。[23] 喺意大利,1680年代出現咗一種獨特嘅「序曲」形式,特別喺亞歷山德羅·斯卡拉蒂嘅歌劇度確立,傳遍歐洲,到咗18世紀中期取代法國形式,成為標準歌劇序曲。[24] 佢用三個通常主調樂章:快-慢-快。開場樂章通常係雙拍子同大調;早期例子入面慢樂章較短,可能用對比調;結尾樂章似舞蹈,多數用吉格舞或者小步舞節奏,回到開場嘅調。隨着形式演變,第一樂章可能加入號角式元素,採用所謂「小奏鳴曲形式」(奏鳴曲形式無發展部),而慢部變得更長同抒情。[24] 意大利歌劇喺1800年後,「序曲」被叫做sinfonia[25] Fisher 亦提到Sinfonia avanti l'opera(字面係「歌劇前嘅交響曲」)係「早期用嚟開始歌劇嘅交響曲術語,即係序曲,而唔係用喺作品後段嘅開場。」[25] 喺19世紀歌劇,序曲、VorspielEinleitung、Introduction,或者其他叫法,係幕布上升前嘅音樂部分,唔再要求特定、硬性嘅形式。 19世紀,樂團伴奏歌手嘅角色改變咗,隨着古典風格轉向浪漫時期。一般嚟講,樂團規模變大,加入咗新樂器,例如額外敲擊樂器(例如低音鼓、鈸、小軍鼓等)。19世紀,樂團配器亦有咗發展。喺瓦格納歌劇,樂團嘅重要性超越咗序曲。喺瓦格納歌劇如指環,樂團經常彈奏反覆嘅音樂主題或主導動機,呢個角色畀咗樂團突出地位,「……提升咗佢嘅地位到首席女角嘅水平」。[26] 瓦格納嘅歌劇配樂規模同複雜度前所未有,加入更多銅管樂器同龐大合奏,例如萊茵黃金嘅樂譜要求六個豎琴。喺瓦格納同之後嘅作曲家,例如 Benjamin Britten,樂團「經常傳達故事嘅事實,超出角色嘅認知水平。因此,評論家開始將樂團視為類似文學敘述者嘅角色。」[27] 隨着歌劇歷史入面樂團同其他器樂合奏嘅角色改變,帶領音樂家嘅角色亦變咗。巴洛克時期,音樂家通常由大鍵琴手指揮,雖然法國作曲家盧利據聞用長杖指揮。到咗1800年代古典時期,第一小提琴手,又叫樂團首席,會坐着帶領樂團。隨時間,有人開始企起身,用手同手臂動作指揮。最終呢個音樂總監角色被叫做指揮,用咗指揮台方便所有音樂家望到佢。瓦格納歌劇引入時,作品複雜同用巨大樂團,畀咗指揮越來越重要嘅角色。現代歌劇指揮好有挑戰性:佢哋要同時指揮樂池嘅樂團同台上嘅歌手。

註釋

[編輯]
  1. 呢個數值可以視樂器同地區而有些微(5 到 10 Hz)嘅差異。

睇埋

[編輯]

歌劇作家

[編輯]

[編輯]
  1. 一九四九:交替與再生(思想13)・24頁
  2. 路德維:瞧,這些瘋癲音樂家們!
  3. 逾百件展品!細說粵劇發展史
  4. 鬼佬大戲
  5. 鬼佬大戲
  6. PRONÚNCIA DE 鬼佬 EM CHINÊS
  7. 【任你聯想】任志剛談金融領域九個high C
  8. Some definitions of opera: "dramatic performance or composition of which music is an essential part, branch of art concerned with this" (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ny dramatic work that can be sung (or at times declaimed or spoken) in a place for performance, set to original music for singers (usually in costume) and instrumentalists" (Amanda Holden, Viking Opera Guide); "musical work for the stage with singing characters, originated in early years of 17th century" (Pears' Cyclopaedia, 1983 ed.).
  9. Cooke, Mervyn (2005).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wentieth-Century Oper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 Edge, Dexter; Black, David. "The earliest published report on the premiere of Die Zauberflöte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22-04-07.". Mozart: New Documents. Retrieved 25 August 2018.
  11. It's Starting to Look a Lot Like Choreography on Opera Stages. The New York Times.
  12. Why is opera so expensive?. The Guardian.
  13. La traviata. Milan: Ricordi. 1914. pp. 31-47.
  14. The best classical music and opera online streams available in 2021.
  15. Shewan, Robert (January–February 1979). "Voice Classification: An examination of methodology". The NATS Bulletin. 35: 17-27.
  16. Large, John (February 1981). "Theory in Practice: Building a Firm Foundation".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32: 30-35.
  17. Appelman, D. Ralph (1986). The Science of Vocal Pedag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8. Cooper, Morton (1973). Modern Techniques of Vocal Rehabilitation. Charles C. Thomas.
  19. McKinney, James (1994). The Diagnosis and Correction of Vocal Faults. Genovex Music Group.
  20. Ingo R. Titze, The Principles of Voice Production, Second Printing (Iowa City: National Center for Voice and Speech, 2000) 282.
  21. 21.0 21.1 21.2 John Spitzer(2009)。十八世紀意大利歌劇嘅樂團同聲音。收錄喺 Anthony R. DelDonna 同 Pierpaolo Polzonetti 編輯嘅十八世紀歌劇劍橋指南,第112-139頁。[線上]。劍橋音樂指南。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
  22. Waterman, George Gow 同 James R. Anthony。2001年。「法國序曲」。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詞典,第二版,由斯坦利·薩迪約翰·蒂雷爾編輯。倫敦:麥克米倫出版社。
  23. Burrows, Donald (2012)。德爾。牛津大學出版社。頁 178。ISBN 978-0-19-973736-9。原先內容歸檔喺3 July 2023。喺7 September 2018搵到
  24. 24.0 24.1 Fisher, Stephen C. 2001年。「意大利序曲。」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詞典,第二版,由斯坦利·薩迪約翰·蒂雷爾編輯。倫敦:麥克米倫出版社。
  25. 25.0 25.1 Fisher, Stephen C. 1998年。「交響曲」。新格羅夫歌劇詞典,四卷,由斯坦利·薩迪編輯。倫敦:麥克米倫出版社。ISBN 0-333-73432-7
  26. Murray, Christopher John (2004)。漫時代百科全書。Taylor & Francis。頁 772。
  27. Penner, Nina (2020)。劇同音樂劇嘅故事講述。布盧明頓,印第安納: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頁 89。ISBN 978025304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