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诺伊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诺伊斯
Neuss
 德国城市
诺伊斯旗幟
旗幟
诺伊斯徽章
徽章
诺伊斯的位置
地图
诺伊斯莱茵县的位置
诺伊斯在德國的位置
诺伊斯
诺伊斯
诺伊斯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位置
诺伊斯
诺伊斯
坐标:51°12′01″N 6°41′38″E / 51.2003°N 6.6939°E / 51.2003; 6.6939
国家 德国
联邦州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行政区杜塞尔多夫行政区
诺伊斯莱茵县
面积1
 • 总计99.52 平方公里(38.42 平方英里)
人口(2023-12-31)[1]
 • 總計155,163人
 • 密度1,559人/平方公里(4,038人/平方英里)
时区CETUTC+01:00
 • 夏时制CESTUTC+02:00
邮政编码41460–41472
市镇编码05162024
电话区号02131、​02137、​02182
車輛號牌NE
網站https://www.neuss.de/

诺伊斯(德語:Neuss發音:[nɔʏs] ;1968年之前拼作Neuß林堡語Nüss發音:[ˈnʏs])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杜塞尔多夫行政区诺伊斯莱茵县城市,也是诺伊斯莱茵县的县治及最大城市,坐落在莱茵河下游的西岸,与杜塞尔多夫相望,面积99.52平方千米,2023年12月31日人口为155,163人。诺伊斯以其古罗马历史、莱茵河港口和诺伊斯市民射击节德语Neusser Bürger-Schützenfest而闻名。诺伊斯和特里尔同为德国最古老的城市德语Älteste Städte Deutschlands,1984年,诺伊斯庆祝建城2000周年。

地理

[编辑]

诺伊斯坐落在莱茵河下游的西岸,与杜塞尔多夫相望,埃尔夫特河在此汇入莱茵河。海拔最高67.5米,最低位置在港口入口处,海拔30米。诺伊斯市南北向最长距离为13.2千米,东西向最长距离为12.8千米。

历史

[编辑]

诺伊斯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16年,古罗马士兵就在埃尔夫特河汇入莱茵河处建造了一座木质的堡垒。据推测,凯尔特人曾经在如今的诺伊斯地区居住,这里的地理优势明显,一方面位于一条重要陆路的终点,这条道路从被恺撒征服的高卢一直通往莱茵河,另一方面又处于交通便利的水路,包括莱茵河、埃尔夫特河、利珀河鲁尔河伍珀河

公元1世纪中期古罗马士兵在埃尔夫特河河口附近建筑了一座石质军营(Castra Novesia),可容纳6500名士兵,在军营附近则建立起来战壕和一座战地城市,供士兵的家人居住,以及其他商人、旅馆主和军械工人工作。公元2世纪初军队撤走后成为居民区,又逐渐建造了防波堤和教堂等建筑。

1190年诺伊斯第一次正式被官方称为城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授予诺伊斯关税自由,1200年左右建筑起5扇城门的城墙,1209年奎里努斯大教堂(Quirinusmünster)奠基。由于诺伊斯在1474年至1475年间抵抗了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的长期占领,作为奖赏,腓特烈三世皇帝又授予诺伊斯铸币权、使用红色印章的权利,诺伊斯同时成为一座汉萨同盟城市,并拥有了新的城徽,这些奖赏在诺伊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1583年至1588年科隆戰爭的战败和1586年的一场大火使得诺伊斯一切尽失。

1794年至1814年诺伊斯被拿破仑占领,1816年成为普鲁士诺伊斯县德语Landkreis Neuß的首府。19世纪,诺伊斯建造了莱茵河上的铁路桥,连通了莱茵河右岸的杜塞尔多夫和整个铁路网,加上莱茵河港口的建成,使得诺伊斯经历了新的经济复苏。

友好城市

[编辑]

诺伊斯与以下城市结为友好城市[2]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