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施洗約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施洗者約翰
提香1540年的畫作
施洗者约翰
出生前1年6月24日
逝世公元31年8月29日[1][2][3][4]
敬礼於基督宗教
伊斯兰教
曼达安教
德鲁兹教
巴哈伊教
主要朝聖地隐基林圣若翰洗者堂
倭马亚大清真寺
先知叶海亚清真寺
瞻礼6月24日(生诞日)
8月29日(斩首日)
1月7日(儒略历,集庆日)
帕欧尼月30日(科普特历生诞日)
图特月2日(科普特历斩首日)
希提亚月1日(曼达安历生诞日)

施洗者約翰希伯來語יוחנן המטביל,阿拉伯语:يحيىيوحنا المعمدان希臘語Ιωάννης ο Βαπτιστής),天主教今譯洗者若望[註 1],是基督教中的重要人物。伊斯兰教同样尊施洗约翰为先知,称他为叶哈雅(阿拉伯语:يحيى بن زكريا)。在曼達安教中,他被稱為 Yuhana Maṣbana(古典曼達語:ࡉࡅࡄࡀࡍࡀ ࡌࡀࡑࡁࡀࡍࡀ,意為「施洗者約翰」),又稱 Yuhana bar Zakria(約翰,撒迦利亞之子),被奉為最偉大的先知、光明與真理的使者,擁有治癒能力和完整靈知,其角色在宗教文本中備受推崇。

基督教的说法,施洗者約翰在约旦河中为人施洗礼、勸人悔改,後來他因公开抨击当时的加利利比利亞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斯被捕入狱并遭到处决。

历史书籍中关于他的描述

[编辑]

公元一世紀的犹太历史学家弗拉维奥·约瑟夫斯在《犹太古史》中对施洗者约翰的描述如下:

公正的说,由于希律·安提帕斯对一个被称为施洗者的名叫约翰的人的所作所为,现在一些犹太人认为会惩罚他[5]

基督教中关于他的描述

[编辑]

出生

[编辑]
委罗兹奥作品,施洗者约翰為耶稣基督進行施洗。其中最左侧天使为当时是学徒的達文西手笔

根据《圣经》的描述,施洗者約翰的父亲是一位祭司,名叫撒迦利亚,母亲也是祭司亞倫的后裔,名叫以利沙伯,以利沙伯不能生育,在当时是种羞恥,但撒迦利亞并不因此而厭棄她,他为她祷告,他们两人一同承受重擔。一次,撒迦利亚當職,进聖殿去燒香,神的天使加百列向他显现,叙述神垂听他的祷告,并预言他的妻子要生一个儿子,就是要使父親們(複數)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們(複數)的那位。但撒迦利亚因信心小,因此天使加百列使他暫時成为啞巴,以印證神的话必定成就。不久之后照着神应许的能力,以利沙伯懷孕了,日期满足就生下一子,由撒迦利亚给他取名为約翰,这时撒迦利亞的口就开了,并被聖靈充滿,说出神的恩典和这孩子未来的工作。

成年时期

[编辑]

根据基督教的宗教典籍《圣经》的描述,施洗者約翰长大后在曠野工作。他身穿的駱駝毛的衣服,吃的是蝗蟲,过着最简单的生活,表现不为名位、势利之淡泊心志。傳悔改的洗禮。(沒有犯過罪的上帝耶穌乃是受普通的水洗)

施洗者约翰在传教的过程中勇敢指出人的错误:有很多人听了施洗者約翰的道后接受其洗禮,他在传教的过程中并不是以甜言蜜语来籠絡这些人,而是嚴肅地指出他们的。当时的管治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斯做了一件不合理的事,他和第一任妻子帕薩莉絲離婚,娶了他的兄弟希律二世的妻子希羅底為第二任妻子,施洗者約翰不畏王权与自身的安危,勇敢指出安提帕斯的罪,因此他被下令逮捕,但又顾忌他的威望,一直不敢杀他。后来有一次希羅底的女兒莎乐美(莎樂美已是希律安提帕斯的繼女,因為莎樂美為安提帕斯的兄弟希律二世和希羅底所生,但安提帕斯棄了他的原配帕薩莉絲,娶了希羅底為妻,莎樂美因此成為繼女)为他跳舞,安提帕斯高兴地答应赏赐她,向神发誓可以赏赐她任何物品,在她母亲希羅底的怂恿下,莎乐美要施洗者約翰的头,於是藉機派人杀死施洗者约翰,将头放到盘子中交给莎乐美。

伊斯兰教中的施洗约翰

[编辑]

伊斯兰教中将施洗约翰称为“叶哈雅”,尊他为伊斯兰教中的先知之一。他预示了尔撒(伊斯兰教中对耶稣的称呼)的到来。

曼達安教中的施洗约翰

[编辑]

施洗約翰,或稱 Yuhana Maṣbana (Classical Mandaicࡉࡅࡄࡀࡍࡀ ࡌࡀࡑࡁࡀࡍࡀ直译「施洗者約翰」 Iuhana Maṣbana)[6],被視為曼達安教最偉大的先知,曼達安人也稱他為 Yuhana bar Zakria(約翰,撒迦利亞之子)。[7] 他在其宗教文本中,如Ginza Rabba英语Ginza Rabba約翰書英语Mandaean Book of John,扮演重要角色。[8] 曼達安人相信他們直接源自施洗約翰的原始門徒[9],但他們認為施洗約翰只是其中一名先知,其信仰可以追溯至首位先知亞當[10]:3 根據曼達安教,施洗約翰是一位偉大的教師,一位納索拉派英语Nazarene (sect)#Nasoraean Mandaeans成員,也是信仰的革新者。[11]:24[12][13] 施洗約翰是光明(nhura)和真理(kushta英语kushta)的使者,擁有治癒能力和完整的靈知英语Gnosismanda英语Manda (Mandaeism))。[14]:48 曼達安文本清楚表明,早期曼達安人極其忠於施洗約翰,並視他為曼達安和以色列傳統的先知和改革者。[15]:108 學者如Rudolf Macúch英语Rudolf MacúchE. S. Drower英语E. S. DrowerJorunn J. Buckley英语Jorunn J. BuckleyŞinasi Gündüz英语Şinasi Gündüz認為,曼達安人很可能與施洗約翰的原始門徒有歷史聯繫。[16][17][18][11] 曼達安人相信施洗約翰已婚,其妻名為 Anhar,且有子女。[19][20]

以利沙伯(Enišbai)在約翰書英语Mandaean Book of John的第18、21和32章中被提及為施洗約翰的母親。[21][7]

埋葬

[编辑]

羅馬帝國把基督教定為國教後,施洗約翰結束在地上以祭司職分預表的工作(撒迦利亞與伊莉莎白皆為祭司亞倫後裔)之後,傳聞肉身的埋葬地被建造了聖約翰大教堂。敘利亞在7世紀被阿拉伯人征服後,此教堂仍歸基督教徒做禮拜用。在705年,倭馬亞王朝哈里發瓦利德一世接收了這座教堂,將其改為倭馬亞清真寺

注释

[编辑]
  1. ^ 施洗約翰是新教译名,和合本即采用此名称。其他译名包括正教今聖約翰先驅者、天主教旧译圣若翰保弟斯大(要经汇集)、景教漢譯報信法王、部分浸信會浸入者約翰。本文中使用在非宗教场合更常用的新教译名施洗约翰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etzger, Bruce Manning.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Bibl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283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Herod beheaded John at Machaerus in 31 or 32 CE. 
  2. ^ Metzger, Bruce M.; Michael D. Coogan. The Oxford Guide to People & Places of the Bibl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03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Herod beheaded John at Machaerus in 31 or 32 CE. 
  3. ^ Kokkinos, The Herodian Dynasty, pp. 268, 277.
  4. ^ Goldberg, G. J(2001)"John the Baptist and Josephu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Having said that, it does appear that Josephus is giving John's death as occurring in 36 CE, which is at least 6 years later than what is expected from the New Testament, and after the crucifixion of Jesus."
  5. ^ 弗拉维奥·约瑟夫斯, Jewish Antiqities 18. 5. 2. (由William Whiston从将原著从拉丁语翻译为英语). Original Greek
  6. ^ Gelbert, Carlos. Ginza Rba. 悉尼: Living Water Books. 2011 [2022年2月17日]. ISBN 9780958034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16日). 
  7. ^ 7.0 7.1 Gelbert, Carlos. The Teachings of the Mandaean John the Baptist. 澳洲新南威爾士費爾菲爾德: Living Water Books. 2017 [2022年2月17日]. ISBN 9780958034678. OCLC 10001484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5日). 
  8. ^ 《牛津基督教會詞典》(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280290-3),條目 Mandaeans
  9. ^ Drower, Ethel Stefana. The Haran Gawaita and the Baptism of Hibil-Ziwa. 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1953. 
  10. ^ Drower, Ethel Stefana. 2002. The Mandaeans of Iraq and Iran: Their Cults, Customs, Magic Legends, and Folklore (reprint). Piscataway, NJ: Gorgias Press.
  11. ^ 11.0 11.1 Buckley, Jorunn Jacobsen (2002), The Mandaeans: ancient texts and modern people (PDF),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5153859
  12. ^ Drower. P3
  13. ^ Willis Barnstone, Marvin Meyer The Gnostic Bible: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Shambhala Publications 2009 ISBN 978-0-834-82414-0 p. 550
  14. ^ Brikhah S. Nasoraia. Sacred Text and Esoteric Praxis in Sabian Mandaean Religion (PDF). 2012 [2022年3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年10月9日). 
  15. ^ Buckley, Jorunn Jacobsen (2010). Turning the Tables on Jesus: The Mandaean View. In Horsley, Richard. Christian Origins. Fortress Press. 2010年3月 [2022年3月31日]. ISBN 97814514166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10月26日). (pp94-111).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16. ^ Zinner, Samuel. Comparative Studies in Mandaean History and Theology. [2021年9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21日) –通过www.academia.edu. 
  17. ^ Drower, Ethel Stephana. The secret Adam, a study of Nasoraean gnosis (PDF). 倫敦: Clarendon Press. 1960. xvi.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年3月6日). , p. xiv.
  18. ^ Gündüz, Şinasi. The Knowledge of Life: The Origins and Early History of the Mandaeans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Sabians of the Qur'ān and to the Harranians. Journal of Semitic Studies Supple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 ISBN 0-19-922193-6. ISSN 0022-4480. 
  19. ^ Smith, Andrew Phillip. John the Baptist and the Last Gnostics: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andaeans. Watkins, 2016.(p155)
  20. ^ Nasoraia, Brikha H.S. The Mandaean gnostic religion: worship practice and deep thought. 新德里: Sterling. 2021. ISBN 978-81-950824-1-4. OCLC 1272858968. 
  21. ^ Häberl, Charles G.; McGrath, James F. The Mandaean Book of John: Text and Translation (PDF). Open Access Version. 柏林/波士頓: De Gruyter. 2019 [2022年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年10月9日).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