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5月03日訊】中共政治局4月25日的會議提出「國際經貿鬥爭」,黨媒隨後連篇累牘地高喊「鬥爭」,同時中共外交部繼續否認和美國的經貿談判。然而,5月2日,中共商務部忽然回應「中美經貿對話磋商情況」。一個星期內,中共對美國的「鬥爭」調門迅速轉為「對話磋商」,意味著中南海內部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中共從「鬥爭」變「對話磋商」的硬轉彎
4月25日,中共少見地開了一次超規模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政治局委員二十二人,非政治局委員二十九人。會議稱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承認「外部衝擊影響加大」,提出「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但中共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和央行行長潘功勝缺席,也未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號對頭號對外「鬥爭」選手的王毅也缺席。
黨媒的解讀文章僅含混地把「經貿鬥爭」解釋為「反映出中央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嚴峻性、長期性和艱巨性的最新判斷」。
一個星期後,5月2日,新華社忽然發文《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經貿對話磋商情況答記者問》。中共各部門已經放假,商務部的記者會暫停,但商務部網站卻發布了一條自問自答的消息,稱「美方近期通過相關方面多次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與中方談起來。對此,中方正在進行評估。」
而在此前幾天,川普(特朗普)本人及其內閣成員不斷談論美中貿易談判。4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說,美國與中方的談判「進展順利」。4月25日,川普表示,他已接到中共黨魁習近平主動打給他的電話,但中共否認,中共外交部和商務部都稱中美雙方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政治局會議仍然確定了「經貿鬥爭」的調子。這一調門僅維持了七天就迅速變調,看起來主要不是外部變化所致,而是中共忽然要改弦更張了。
新華社5月2日一早8點多發出相關消息,下午2點多又做了一些更新重發。中共高層應該突然發出了硬轉彎的指令,令新華社手忙腳亂。
中共為何要轉而「配合」美國?
5月1日上午09:59,央視評論帳號「玉淵譚天」發文「美方通過多渠道主動與中方接觸,希望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這比新華社提前了一天。
央視的文章稱,「美國越是頻繁釋放消息,就越顯現出其急於推動談判的心理……美國一定是更著急的那一方。」
按照中共一貫的「鬥爭」邏輯,既然美方著急,中共就應該不急、繼續拖,令美國更急。央視的文章也稱,美國「面臨多重壓力,首先就是經濟壓力」,其次還有股市下跌、「美元疲軟」和「輿論」的壓力等,並稱「在美國沒有實質性舉動前,中方沒必要和美方談」。
然而,文章隨後卻稱,美國如果希望同中方「接觸」,現階段對中共來説「也沒有壞處」。央視「玉淵譚天」帳號之前的說法,一直是「奉陪到底」或「不予理睬」,如今很難過渡,只好也來了一個硬轉彎。
文章試圖極力渲染貿易戰對美國的傷害,還頗為幸災樂禍。假如按照這樣的說法,中共此時就更應該繼續「鬥爭」,讓美國傷得更重,而不是急於談判;但中共偏偏就硬轉彎了。
雖然中共官媒一再描繪美國正在受傷,但中共似乎比美國更著急,忽然變調要和美國談判,等於主動配合美國、幫美國解決困難,這豈不是「賣國」策略嗎?顯然,中共眼看先撐不住了,「鬥爭」派迅速被壓制,「和談」派掌握了決策權,並很快與美國正式溝通。
5月2日,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證實,中共已聯絡美方,關稅談判即將展開。
據稱,中共暗自調降了約四分之一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川普團隊要求中共先取消報復性關稅,中共已經調降一些,但不敢公開;現在忽然轉彎、變調,看上去是準備公開的節奏。如果中共願意公開調降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並願意和美國談判,美國也會適當調降對華關稅。這本來是一個月前就應該做的事,但中共非要「鬥爭」,如今騎虎難下,也只能自己找台階硬下了。
中共黨魁上海之行期間的變化
中共對美國的態度反轉,最可能發生在中共黨魁考察上海之際,這期間的幾件事顯得不尋常。
4月30日,中共人大常委會會議在北京閉幕,罷免了四人的人大代表資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苗華。苗華是習近平在軍中的長期親信,習近平不在北京時,苗華被正式官宣出事,很令人玩味。
4月30日,趙樂際在人大常委會閉幕會上講話,僅稱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隻字未提習近平。這和李強4月2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做法類似。王滬寧則與他們兩人不同。
4月29日,王滬寧主持政協主席會議並講話,提到一系列關於習近平的講話,包括習近平在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在中央周邊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
王滬寧和趙樂際的公開講話大相徑庭。王滬寧仍試圖力挺習近平,趙樂際則正在把習近平邊緣化。
習近平4月29日到上海考察;4月30日在上海主持部分省區市「十五五」經濟座談會。黨媒的報導中沒有習近平聽取上海市官員匯報的內容,這應該是此次調研的重大缺項。
習近平主持的「十五五」經濟座談會,貌似展望下一個五年,實際等於迴避了當下的經濟工作。政治局會議剛開完,習近平本應強調「黨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部署,但他也隻字未提。
習近平沒有聽取上海官員的工作匯報,也就沒有機會提出工作要求,他考察的人工智能項目也解決不了當下的經濟難題,此次上海之行的作秀比較勉強。

政治局會議決策被逆轉
4月25日政治局擴大會議當天,中共高官們很可能就激烈對立,但最終還是冒出了對外「經貿鬥爭」的說法。李強召開國務院會議時,故意不提政治局的部署,或許他就不贊同對美「鬥爭」。
4月30日,李強趕到上海參加了「十五五」經濟座談會,但這次丁薛祥並沒有來。在座談會上發言的包括內蒙古、上海、浙江、湖北、廣東、四川、甘肅的書記們,不排除他們可能發表了與「國際經貿鬥爭」相反的意見。第二天,中共對美國的態度就轉彎了。當然,或許還有來自政治局以外更權威的聲音,導致「鬥爭」派被很快壓制。
政治局會議的決策意外被逆轉,表明政治局並無真正的最終決策權,或者無法做出有效決策。
中共內部「鬥爭」的結果,正在終結對外「鬥爭」的調子。川普的新一輪貿易戰,加劇了中共高層的內鬥,再次暴露了中南海的權力混亂,可算是意想不到的收穫。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