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為何二千錠白銀會變成水

作者:泰源整理
李翁賺了不少錢,想幫兒子存下來。(Grok AI 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1497
【字號】    
   標籤: tags:

明朝時期,宛平縣有一戶叫李榮的人家,家產積累達萬金,他把銀子二千錠放置在一個石池內,然後埋在臥房前面的花卉欄下的土中,上面蓋上石板,並植上各種花卉,只有他的妻子知道,連兒子也不知道。

後來李榮病故,兒子縱情酒色,家中的財產已經蕩然無存,就將住宅轉賣給一位姓陳的老翁。母親因為兒子太過揮霍成性,也沒有把住宅中埋藏著銀子的事告訴他。後來家中日益貧困,李榮的兒子只能出外當雇工,歷盡了艱難困苦,到了隆冬時衣食不足,便開始痛悔和自責。母親知道他有悔改自新的意思,就說出原住宅中藏有銀子的事。兒子非常高興,請人拿著鍬鋤,一同到舊居求見主人,守門人有意索取錢財,拒絕他們進門,不與他通報。

此時李榮的兒子大怒,大喊大叫,聲音傳入屋內;陳翁不得已,只好出來接待,並問他來的緣由。李榮的兒子把母親說的話告訴了他,並要帶人進去發掘。陳翁又問銀子藏在什麼地方?李榮說藏在臥房前面的花卉欄下的土中。陳翁說:「銀子是你父親的東西,我怎敢冒領呢?只是這間房是我的臥室,您暫且等一下,讓內人(自己妻子的謙稱)到別處去,就任憑你進去挖取。」於是他就命下人準備酒菜款待,又悄悄地湊近一小童孩耳邊,低聲地告訴了小童,讓他趕快聚集家人到那裡挖地取銀,事完之後前來報告。陳翁殷勤勸酒,想藉此來拖延時間。而李榮的兒子意不在酒,坐了一會兒,就三四次起身,陳翁一直勉力挽留,等待小童來報事完的消息。

好一會兒,小童進入屋內說可以了。陳翁以為銀子已經到手,便與李榮的兒子一起走到花卉欄下。李榮的兒子看見泥土好像新挖過的一樣,就很懷疑,再讓人舉鍬掘地,泥土很鬆,心裡更氣憤了。等到快掘到石板時,忽然在石板的角落見到有兩錠銀子,陳翁的家人都圍著在觀看,沒有不驚訝的。李榮的兒子更加相信銀子已經被屋主人盜竊了,而這兩錠銀子只是他們家人出錯而遺漏在那裡的。等到挖開石板時,發現裡面全都是白銀,將它們一一數完後,總共得一千九百九十八錠,加上先前所得到的兩錠,與母親所說數目完全符合。

李榮的兒子喜出望外,立即用兩錠銀子來謝過陳翁,其餘的讓手下人扛回家。陳翁開始時已經答應過他,也不能和他爭辯,只是悔恨家人不聽他的話,大罵不已。陳婦說:「我們才剛剛挖土起石,是我親自督促的,哪裡見有銀子呀?只看見一池清水而已。我還因為泥土沾污了我的手指,就掏少許水在外面洗了一下手,仍然用土掩上。剛才正和眾人私下譏笑李榮的兒子胡說八道呢,想不到現在水又變成銀子了。」陳翁這才嘆息著作罷。

這件事是《涇林續記》作者周元暐從朋友閔小洲那裡聽來的。閔小洲在京辦事時親眼見到這件事情。閔是一個誠實人,所言不會是假的,因此周元暐把它記錄下來,收錄在《涇林續記》中。

《涇林續記》還記載了一件極為類似的事情。有一商人叫盧廷選,在川湖之間做生意,每當經營有所獲利之時,就將銀子投入一個罈子中,時間長了,銀子就裝滿了罈子,他就把一對金釵放在罈子上面,藏在密室的土中,偶爾被小兒子看見了。小兒子等父親出門後,就私下發掘開來,用手去摸銀,原來都是水,摸遍罈子,竟然什麼都沒有得到,於是又用土將其掩蓋。

後來父親想用銀子,就挖開所藏的罈子,發現罈子上面的金釵丟失了,心中有所懷疑,而罈子內的銀子仍是滿滿的。當他將銀子取出一半時,見到一枝金釵,取到罈底時,又見到另一枝金釵。他復驗了銀子的數目,也沒有短少,但不知道那兩枝金釵為何會倒放在那裡。後來父親偶爾給兒子們說起這件事,小兒子聽了不禁臉色大變,父親懷疑是他做的事,就追問他,但他始終不肯說。後來小兒子才對朋友說了經過,這件事才得以傳開來。

父親收藏的銀子,兒子尚且不能私取,那麼前面李榮家的銀子,陳翁哪能隱瞞而據為己有呢?那銀子化為水,也是很自然的事了。這兩件事很相似,所以周元暐一併記錄下來,以警戒貪心的人。

資料來源:《涇林續記》@*#

——看更多 【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時,贛州府石城縣有一年輕學子叫魯學曾,其父生前為廉使(提刑按察司),曾為他下聘僉事(按察司幕僚)顧遠猷之女阿秀為未婚妻。但自父親去世後,魯家越來越貧困,以致魯學曾拿不出聘禮。顧遠猷因此想和魯家退親,但女兒阿秀不肯。這一對未婚夫妻的命運又將如何呢?發展令人意外!
  • 清朝時,有一讀書人叫文壽,累次科考不中,而他的二弟在鄉試中一戰而捷。父親認為文壽學習不刻苦,大加斥責,並將他攆出家門。母親也時時凌辱他的媳婦,媳婦素來賢惠,始終沒有怨恨之心。文壽夫婦這一生在平凡中,演出了怎樣的不凡的故事?
  • 當初他貧寒到住廟寺的雞毛房,而其志不撓,一朝發跡,成了大富,真是人中英傑也。回想起那些要想害他的人,反而給他帶來福氣,可見一飲一啄皆前定,世人又何必為追名逐利而自尋煩擾呢?
  • 俗話說人生際遇的福份:「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若說好風水能蔭命,那麼改動風水的後果又如何呢?來看真實的故事。
  • 箏娘十七歲時,已為父親掙得幾萬貫家財,可以與鄉中的富戶匹敵,婚嫁事亦提上了日程。老父考慮到那些大家子弟自家攀附不上,對鄉村農家又不願低就,於是就想出了一個特殊的方式來擇婿。就這樣,箏娘父親意外地給她找到了一門「好人家」……。
  • 一個仕途不展的讀書人,棄科考而從商,在發達之後又得到四品官的職銜,然而他衣錦榮歸後,卻不能和妻子團圓,到底是什麼原因?
  • 明朝時期,有師徒地師倆人,踏著山脈去尋訪吉地,一直從陝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縣,他們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無意間卻又失於旅店主之手。後來,他們三家人竟然都能從這個吉穴分沾福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府,靈異的現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裡。有一增城人,又窮又病,常進羅浮山採藥。有一天,他採藥來到一座山,巧遇兩個修道人現身,他無意中聽到一席話。兩個修道人觀星的預言竟然應驗了。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
  • 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料,如果以眼前的處境來推斷一個人的終生,那可能會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變窮悔婚,而女兒守婚約,終得好結果。
評論